• 主页 > 知识问答
  • 李清明:从高级工程师到国家一级作家,散文作品屡获大奖并入选教材

    李庆明近照

    生活中的趣事手抄报三年级_趣味手写作文生活中的事物_生活于趣味之中作文手写

    李庆明,湘阴县人,1965年清明节出生,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系,高级工程师、注册建造师。他在广州军区部队、机关服役近20年,后下海经商。 1983年以来,在《花城》、《美文》、《朗读者》、《作品》、《散文》、《散文选》等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200万字以上。出版作品集有《了括江天》、《清明又清明》、《丁零牛铃》等。曾获冰心散文奖、孙犁散文奖、《长江颂》散文奖等,作品多次入选《中国散文年度精选》、《中国短美散文精选》、《中国散文排行榜》、《中国散文排行榜》连续6年100”。 《情节》等选作,多篇论文入选大中学校语文阅读教材和语文高考题。国家一级作家、财经专栏作家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

    乡愁是指一个人对家乡的感情和向往。对家乡的眷恋是人类共同的、永恒的情感。怀旧一直是文人书写的主题之一。在余光中、北石、席慕容的诗里,在三毛的文章里,在钢琴王子理查德·克莱德曼的声音里……

    2014年12月初,广州君逸集团董事长、湘印著名作家李清明来到岳阳,为即将出版的小说深入采集洞庭湖及其风土人情。走在家乡温暖的阳光下,清明先生感慨万千。在我们陪伴他出访的一周里,我们通过他的言语、作品以及他对家乡的深切关心和牵挂,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在他的新散文集《铃儿响叮当》出版之际,我们与他就怀旧话题进行了愉快的交谈。

    趣味手写作文生活中的事物_生活于趣味之中作文手写_生活中的趣事手抄报三年级

    记者:您新出版的散文集《丁零牛铃》中,大部分文章都是关于您的家乡洞庭湖的。 “离开”家乡这么多年,为什么还这么爱写家乡?你的家乡如何滋养你的写作?

    李清明:我是在洞庭湖水乡长大的。我17岁就离开家乡,在驻粤部队工作了近20年。此后我在广州工作生活了30多年。人到了中年,总喜欢回忆过去,怀念童年自然、简单、无忧无虑的生活。这期间,我偶尔回趟家乡。我发现以前那种自然、纯朴、宁静、温馨的乡村已经不复存在了。视觉上,我感觉自己走进了一条陌生的道路:河水变浅了,湖水变小了,水浑浊了,古树也不见了。唯有杂树、野草疯狂生长;以前填满湖泊、沟渠的各种鱼类基本灭绝了。野生的少了,驯化的多了,天然的少了,污染的多了……这引发了强烈的怀旧之情。 。散文集《铃儿响叮当》中的50余篇“水乡系列散文”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。这些文章大多回忆和怀念过去自然纯朴的乡村田园生活,呼唤乡村。优秀文化、优秀文明的回归。说来话长,说家乡是如何滋养我的写作的。 20世纪60、70年代,洞庭湖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。我的出生地虽然是“鱼米之乡”,但也只是“提供温饱”。那时的农村生活单调、乏味。除了几场皇家指定的样板戏轮流上演外,几乎没有其他文化娱乐活动。可供查阅和观看的文学书籍也很少。那时,我最大的娱乐就是去村里屠叔叔家,听他读书、讲故事。屠叔是一位回乡的知青。他能倒背多首毛主席诗词,能写对联、算账,能讲《封神榜》《三国演义》《隋唐演义》《红梦》闭着眼睛看《大厦》……无疑,屠叔口中的中国古典文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,也让我体会到了文学的魅力——它可以自娱自乐,也可以自娱自乐。 其他的。

    我初中的时候,我的语文老师李杰是一名军人,会写散文。当兵时,他在军报上发表文章。李老师特别喜欢我的作文。他除了一步步教我,还送了我一本厚厚的《新四角数词典》,至今我还珍藏在书柜里。在我的记忆中,初中的时候,我写的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班级和学校的范文。当时,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,是从北方城市转学来的。她吃的是“国菜”,而且长得很漂亮。我写的每一篇作文都是由这位女同学在课堂上用普通话背诵的。每当有漂亮的女同学用卷着舌头的普通话背诵我的作文时,教室窗边的过道总会挤满不同班级的男女同学“听热闹”……那一刻,我的成绩A尊严感、庄严感就会油然而生。

    不久前,我回老家短暂停留,遇到了县里教我英语的刘老师。她还讲述了我初中时喜欢写作文的故事。刘老师说,我初一的时候,给数学、物理、化学老师写了一封信,说只上文科课,让我读书写字。其他科学课上的小说。我确实不记得这件事了,但我记得,一上数学、物理、化学课,我就和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交换位置,躲在教室的后排。课堂上看小说、抄字典、涂鸦。所谓的小说、诗歌、散文等等,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太偏向初中的科目,到了初三后半段,我看不到升入高中的希望了,所以我别无选择,只能提前退学。这一举动让我在通往“成功”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。

    16岁左右的时候,我立下了两个志向:一是离开农村,改变“面朝黄土背天”的命运;二是离开农村,改变自己“面朝黄土背天”的命运。第二,成为一名作家,亲手写出我的心声,过不一样的生活。为了第一个愿望,我用了八年的时间,用“皮鞋”代替了“草鞋”,实现了吃“皇粮”的梦想;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,我刻苦学习了近30年……为理想而奋斗,过程虽然艰难曲折,但总是充实而欣慰的。

    生活于趣味之中作文手写_趣味手写作文生活中的事物_生活中的趣事手抄报三年级

    趣味手写作文生活中的事物_生活于趣味之中作文手写_生活中的趣事手抄报三年级

    记者:与其说你在写家乡,不如说你在表达乡愁。中国现当代作家中,不少人在写自己的乡愁,如沉从文写湘西,莫言写高密,老舍写北平。从这个背景来看,你对怀旧的理解是什么?故乡在您的散文创作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?是否可以说童年经历对作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?

    李清明:其实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家乡、独特的乡愁;他也有共同的故乡,共同的乡愁。比如鲁迅先生在《故乡》中的故乡,美丽而纯朴,也有悲伤和辛酸在里面。周国平先生在《怀旧解析》一文中说:“怀旧在现代社会已经被改造得面目全非,现实生活是物质战场,没有硝烟的金钱与道德的较量,是渐渐容不下怀旧的避难所。”从某种意义上说,我个人的怀旧不仅是所有现代作家的怀旧,也是所有中国人的怀旧,更是文化的怀旧。故乡是一个人的根,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宿;也是一个民族的根,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。追求已成为作家永恒的主题。

    我的散文集《铃儿响叮当》确实是批评多于赞扬,批评多于赞扬。正如有人形容鲁迅的文章是匕首和长矛一样,不可否认的是,鲁迅先生内心始终怀有对国家和民族的伟大热爱。在我内心深处,也正是因为我对故乡的爱如此之深,所以才对它爱之深,恨之深,即“为其不幸而悲,为其无能而愤”。说到童年经历对作家的影响,我相信,当一个作家回到童年时,他就是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家乡,与大地相连。俗话说,天气下降,地气上升,天地和谐,万物萌芽。地气是日月之精华,是大地母亲呼出的气息。毫无疑问,一个人只要接通了大地能量,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,所向无敌。

    趣味手写作文生活中的事物_生活于趣味之中作文手写_生活中的趣事手抄报三年级

    记者:散文看似是一种比较轻松的文体,但写出好的散文却并不容易。你心目中的好散文是什么样的?您有欣赏的作家,或者受到前辈影响的作家吗?

    李清明:散文确实写起来容易,写起来难。这是一种对人的性格和技巧非常敏感的写作。在写散文的过程中,我一直坚持以下几点:第一,从散文的目的来说,我学到了周作人先生所说的,要么有意义,要么有趣。这里所说的“有趣”,强调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;而“有意义”更多的是指文章思想性的重要性。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曾说过,散文需要的是思想——没有思想,你的写作是没有用的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一篇好的散文是否“有意义”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一篇文章能选择前两者之一,那就不错了;如果它既有意义又有趣,那么它一定是一部优秀的作品。

    闲暇之余,我对莫言、贾平凹、沉从文、汪曾祺等几位文学大师的经典篇章的语言和文本进行了专门的研究。我发现我想在每个句子甚至每个章节中添加一个单词或一个章节。即使丢掉一个字也很难。虽然乍一看他们的文字平实简单,但越读越有味道、更有艺术感,让人爱不释手。这些都是他们在语言运用上强调准确、简洁,甚至平和、宁静、紧张的结果。

    生活中的趣事手抄报三年级_趣味手写作文生活中的事物_生活于趣味之中作文手写

    记者:写散文多年,您最深的感悟是什么?

    李清明:在散文写作中,我一直坚持“在场”和“写实”,强调写作过程中心在场、身在场,拒绝道听途说和无端呻吟,力求写出现实、原生态。生活。话里有话,话里有感情。此外,它还非常注重语言的使用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。它可以大到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,也可以小到一句话或一个单词。好与坏的秘密在于如何使用语言。一个人或一件事可以这样写,也可以那样写,但必须有一个最好、最准确的描述方式。写作是寻找最佳表达方式的过程。有时候,语言的魅力就是思想本身的魅力。

    生活中的趣事手抄报三年级_趣味手写作文生活中的事物_生活于趣味之中作文手写

    写作时,我非常注重散文细节的选择和描写。散文是情感的真实表达,细节的描述和运用有时比小说更重要。学习时,任何一篇散文之所以感人、动人,首先是因为其精彩而独特的细节描写。基于此,在长期的积累和准备中,我逐渐养成了善于观察和捕捉生活细节的习惯,并充分运用到写作中。我喜欢每天写日记,坚持制作信息卡,写下报纸上和生活中人们的许多精彩事例和言论。写作时,灵活运用直接或间接材料。作家写的不一定是他经历过的一切,但一定是他熟悉的或曾被感动的。

    生活于趣味之中作文手写_生活中的趣事手抄报三年级_趣味手写作文生活中的事物

    记者:您从商多年,但很少写自己的创业经历。为什么?您如何平衡工作和写作?

    李庆明:我1996年就穿着军装出海了,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。第一个项目是铺设通信光缆,很快他就有了通信工程分公司、建筑工程分公司、公路工程分公司、电力工程分公司等。2000年以后,他又开办了学校、医院、酒店,现在还管理着一家房地产公司。当我开始创业时,我是从零开始的。经营企业,既有生存的压力和辛苦,也有发展的苦恼和悲哀。对于上海的风风雨雨,有经历、有感悟。人生的很多事情都需要长年累月的浸淫和沉淀。只有发酵久了,灵感来了,才有创作的灵感和冲动……以后一定会写上海的。我仍然觉得现在正是时候。还没有成熟。

    当谈到如何平衡企业管理和文学创作的关系时,其实很难不互相影响。根据我不成熟的经验,要点无外乎以下三点:第一,有意图,第二,有计划,第三,有选择。有心,归根结底就是爱。我的文学梦想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萌芽,期间我学习了新闻学。虽然还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,但也算得上是痴迷了。我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时,出版过《新闻文集》和《报告文学集》。创业的前八年,我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作,出版了文学散文集《独行小雨》; 2007年,我一边工作一边了解股票交易,并在报纸副刊上开设了《股市涨跌》专栏。 ,用文学语言写炒股心得。一年多后,我出版了一本散文集,名叫《股海无际》。后来经营生意相对容易了,我又出版了散文集《了括江天》和文学评论集《清明赋清明》等。我一直想通过创业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,积累人生;通过赚钱,我可以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的前提下,完成原始积累,做自己想做的事、喜欢做的事。 。毫无疑问,我最喜欢的就是文学。至于权衡,无非是时间和商业利益的调整。当一个人在经济上相对独立,不再需要“入不敷出”,并且有了内心和精神的启发时,做出上述选择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。十年前,我把实体业务几乎全部承包出去,只留下一家规模较小的物业管理公司代我行使业务的管理权和责任。久而久之,我把企业管理当成了副业,把文学创作当作了主业。

    李清明与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一起

    记者:您一直非常热爱文学。写作现在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?以后会尝试写小说吗?

    李庆明:回首人生之路,虽然经历了很多,但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下,忙碌之后总感觉空虚。只有进入书房,接近文学,我的心情才会舒畅、平和。 。而且,文学让我不断地改变、改造自己,让我不断地寻找和追求仁慈、善良、慈悲等人性和人生的诸多美好。当然,也是文学迫使我不断学习和思考。著名作家沉从文先生说过,读书不是为了受到影响,而是为了受到启发。灵感的前提是你必须有生活、有经历……我的理解是,经过学习、影响、启发、思考之后,你才能看待人和事。 ,看问题你就明白了。一旦你明白了,你的创作灵感就会油然而生,你往往会出现许多神奇的笔触,如天马行空,越写越好。掌握的前提是多写、多练。一位绘画老师曾经告诉我,当你感觉手中的画笔已经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——当你的心动了,你的画笔也动了,当你的心美了,你的画笔也美了……你就能成为一个掌握。

    在我长期的散文写作中,由于体裁和散文真实性的要求,我感觉自己的写作和说话总是受到很多限制和限制。因此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我就开始学习和准备长篇写作。只有这样我才能有这趟岳阳之旅。我想更好地了解洞庭湖,更详细地了解洞庭湖的风土人情。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,我要写出我的第一本小说,我期待着关心我的老师和朋友们继续支持和鼓励。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zcyfjx.com/html/tiyuwenda/9435.html

    加载中~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加载中~